100萬畝鹽堿地項目6年5中標 成都華宏鹽堿地治理成果斐然
新農資360網訊:作為歷史遺留問題,一直以來,鹽堿地都是我國農作物栽培中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。由于鹽堿地在我國面積比較廣闊,針對鹽堿地的改良治理問題也是當下農業(yè)產業(yè)化進程中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。在眾多治理案例中,土地鹽堿化重災區(qū)寧夏銀川賀蘭縣近日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。由賀蘭縣農業(yè)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公布的2018年農資采購(銀北百萬畝鹽堿地農藝改良)項目再次花落成都華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。這也是成都華宏自2013年以來六年內第五次中標,其土壤鹽堿化治理的成熟經驗與一流實力已經得到充分的認可。
從科學角度來說,鹽堿地改良主要是通過農藝措施、化學措施、精耕細作,降低鹽堿危害程度,提高農業(yè)產量和效益。作為寧夏地區(qū)增產增收的重要舉措,僅僅在2018年,自治區(qū)財政就投入項目資金6000萬元,加大銀北地區(qū)鹽堿地農藝改良培肥的支持力度,努力拓寬鹽堿地農藝改良技術的實際應用成效。實踐證明,通過技術改良與管控,完全可以起到改善土壤品質的效果。特別是自2013年以來,賀蘭縣農業(yè)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采用項目招標的形式,尋求農資企業(yè)進行技術支持與合作,在技術實力、服務品質等各方面脫穎而出的成都華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舉中標。
在連續(xù)多年的合作中,成都華宏團隊本著“用戶至上”的原則,長期安排技術團隊扎根銀北地區(qū),通過土壤調理劑以及科學專業(yè)的治理方案,有效降低了農作物的重金屬,提高根部的氧化能力,阻礙重金屬通過根部系吸收到植物體內。與此同時,華宏技術團隊還利用土壤改良劑中的高含量陰、陽離子,通過離子橋及離子交換對土壤的酸堿度、鹽分等進行調理、改善,并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,打破鹽堿地土壤板結,增強土壤通透性,加深耕層,進而保障作物健康生長,增加產量,改善品質。
在長期治理土壤鹽堿化、幫助農民增產增收的過程中,成都華宏技術團隊不斷完善技術和方案,不僅針對不同的作物種類和土壤條件,通過農技培訓、田間指導等多種靈活方式,積極向廣大農戶普及現代農化知識,也通過專業(yè)全面、用心負責的態(tài)度贏得了廣大合作單位與各地農民朋友的肯定和贊譽。此次項目中標后,成都華宏公司依然給予高度重視,第一時間與賀蘭縣農業(yè)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搭建合作服務平臺,將以百分百的投入,實現銀北百萬畝鹽堿地農藝改良項目的圓滿成功。